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总要求,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工作主题,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在服务中谋为民、在改革中促公正、在履职中保发展、在规范中强队伍,按照“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的工作思路,坚持在制度上求新、措施上求硬、管理上求严、形象上求好的原则,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一手抓审判,一手抓队伍,深入认真开展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整顿审判纪律,整顿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建设,使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开创了队伍建设新局面,以审判为核心的各项工作呈现出整体提升、亮点纷呈、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获得了领导的充分肯定、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群众的高度评价。法院审判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化解涉诉信访、指导人民调解、法院文化、两庭建设等多项工作位居全市全省法院前列,2016年机关党建、综治普法、党风廉政建设连续多年受到县委表彰。被孝感市委授予党建先进单位,“三万”工作受到县委表彰,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三万”活动先进工作单位。信息调研宣传工作连续12年位居全市法院第一名;服务县域经济的经验做法在《人民法院报》、《孝感日报》、《孝感晚报》、《湖北法治》整版推介。被省高院、团省委表彰为“青少年优秀维权岗”,法院办公室被评为全省法院先进内设单位,法院团支部被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拍摄全市法院、全县政法系统首部微电影《柿子熟了》,荣获第四届全国法院微电影十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一是从良知入手恪守职业道德。把遵循道德良知作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贯穿于审判执行工作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教育广大法官在执法办案中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倍加珍惜职业荣誉,绝不能为了一己之私、一时之利而丧失基本的职业良心和气节;在全院法官及其工作人员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觉向上的价值追求,彻底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掌权的根本问题;建立法官惩戒制度,严肃处理一些违反法官职业道德、严重影响群体形象、破坏司法权威的行为,对违反职业道德情节严重,构成违纪违法的,严格追究政纪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是从态度入手转变司法作风。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守纪律、讲规矩、树形象”、“纠风正纪促跨越”、“人民法官为人民” 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增强法官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作为工作重点,落实好各项便民利民措施,通过引导法官深入体察民情,开展换位思考,把群众评价作为对法官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等措施,增强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全院干警特别是与当事人直接接触的法官,必须切实改进对待当事人的态度,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渗透到司法审判的每一个环节,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用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方式服务群众,赢得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同和尊重。
三是从事了入手提升司法能力。人民法院办案的最终目的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维护稳定,而在办案过程中最难做到的是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让双方当事人胜败皆明,实现案结事了。切实增强干警认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认识和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认识和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是从监督入手坚守司法廉洁。按照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强化和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入手,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司法廉洁。完善制度建设,靠制度管理,用制度监督,按制度办事;完善预防机制,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和通报反面典型“两手抓”的方式,提高干警的自我教育、自我警戒、自我约束能力;完善防范机制,大力推广“五级办案责任制”、廉政档案和执法档案、诫勉谈话等制度,构筑防火墙;完善制约机制,把涉讼信访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廉政监督员制度,对审判执行工作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强化监督;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对违纪违法问题,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
五是从养成入手建设法院文化。法院文化是一个法院“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丰富法院文化内涵,提升法院文化品位,形成良好的院容院风。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氛围。把优化司法环境纳入法院文化建设范畴。营造良好的调研文化氛围。将调研文章的撰写纳入年终责任目标考核范畴,要通过多种举措,激发全院干警的学习热情,形成争做学习型法官的良好局面。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宣传法院先进典型事迹,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进一步加大《天平在线》、《法治孝昌》栏目的组稿力度,要开展“每月一星”评选活动,重点推介优秀法官,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干警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高尚文化的精神熏陶;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展现法官风采,弘扬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