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正“可定格可再现可复制”
——浙江法院阳光司法走科技化发展之路
作者:余建华 孟焕良 刘克勤
3月28日下午,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陈森程正在办公室用裁判文书辅助管理系统发送一批生效文书上网。只见他登录审判信息系统,进入“案件管理”中“裁判文书查询”栏,本人撰写的已归档生效裁判文书10个,全部勾选后,系统自动进行隐名处理,再次审核确认自动导入全省“上网文书库”。
“搞定!每周一次批量处理,哪怕笨手笨脚3分钟也能完成,这个文书上网发布平台方便又高效,只是点几下鼠标就OK。”陈森程告诉记者。
这边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平均每天汇集全省1500份裁判文书,审判管理处安排专人每天统一打包导出,上传到“浙江法院网”和“中国裁判文书网”。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能搜索到自己写的文书是种蛮好的感觉,有时看看同行的判决,也是种学习和比较。”陈森程觉得这是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种享受。
裁判文书:制作校对上网发布一体化
多年来,浙江高院一直将阳光司法作为推动浙江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程。2009年,浙江高院作出“抓好八项司法、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部署,阳光司法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11年制定《浙江法院阳光司法实施标准》,2012年联合浙江大学研制“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2013年委托中国社科院全面开展“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第三方测评工作。今年,浙江高院又制订了《关于打造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全面深化阳光司法的工作要点及分工方案》,全面深化阳光司法工作,构建司法公开的长效工作机制。浙江高院院长齐奇多次强调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构筑开放、透明、便民、现代化的阳光司法新机制,走科技化发展之路。
对于浙江法官来说,运用信息化手段使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从负担变成享受。2013年8月,浙江高院在裁判文书制作和自动校对系统基础上,开发了裁判文书辅助管理系统,将文书制作、自动排版、校对纠错、隐名处理和上网发布等功能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并嵌入到审判信息系统,实现裁判文书从制作到网上发布一体化管理,极大方便了法官网上公开裁判文书。
目前,全省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101万余份,其中在“浙江法院网”公布裁判文书68万余份,全省中级、基层法院门户网站公布裁判文书24万余份,今年1月1日以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裁判文书9万余份,位居全国法院之首。
执行管理:查询控制指挥网络化
借助信息化的实时、高效、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执行工作的全过程公开。2012年开始,浙江高院大力推进完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着力建设“点对点”网上协助执行查控机制,与公安、检察、银行、民政、国土、工商、机场等部门建立“点对点”信息共享平台。
为保障执行活动的公开透明,浙江高院明确规定所有执行案件办理时必须对被执行人和财产实现网上先行查控。案件一旦进入执行程序,承办法官就将案件信息录入到执行查控系统,将查询请求发送到协执单位,当事人可通过12368短信服务平台和“浙江法院网”执行进展查询系统查询反馈结果。
“执行查控系统的应用,改变了法院以往靠人工上门那种大海捞针的查询财产模式,适应对被执行人人身和财产的查询与控制一体的网络信息化执行的需求,从而使执行工作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浙江高院执行局局长金平强说,系统自2012年6月8日开通以来,已促使14.5万件案件得以执结。
浙江高院还与省信用中心联建共享省公共联合征信平台,已向其提供未履行生效裁判的失信信息154万余条,使被执行人在融资、投资、经营、高消费、注册新公司、获得荣誉等方面,受到全方位的限制或禁止,有力促进了信用浙江体系的完善。
针对传统司法拍卖存在的佣金过高、透明度低、容易形成潜规则利益链等弊端,2012年6月,浙江高院联合淘宝网首创公开、透明、零佣金的司法网拍。拍品种类从最初的汽车、房产为主,已扩大至机器设备、公司股权、海域使用权、商位使用权,以及工业原材料、废旧物资、金银饰品、二手手机等等,涵盖了几乎所有涉讼资产。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已有101家法院进行了网拍,已完成拍卖3537件,成交率达93%,平均溢价率为43.29%,比传统委托拍卖分别提高19%和21%,总成交额71.4亿元,并实现零佣金,共计为当事人省下佣金1.5亿余元。
数据中心:800万余件案件“一案到底”+90万余件案件庭审录音录像
“庭审是案件审判的核心,而数字化法庭集庭审记录、证据展示、数字化影像采集、处理、存储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给庭审管理和庭审公开装上了动力强劲的引擎。”浙江高院审判管理处处长姚海涛说,目前,浙江法院1783个审判用法庭全部建成数字化法庭,还在全省90个看守所建成了92个远程视频提讯室,实现所有开庭案件同步全程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让公正“可定格”、“可再现”、“可复制”,如今全省已实现庭审过程实时监控录音录像常态化。
数字化法庭的全面应用,使审务督察人员可以实时察看全省各级法院包括人民法庭的庭审实况视频或视频录像,对法官的庭审活动进行督察。网络庭审直播更是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观看法庭审理全过程,提高审判过程的透明度,最大限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2008年以来,浙江法院全面实行网上办案,案件立案、审判、执行到案卷归档、移送等环节全部纳入全省统一管理,实现对各级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全面、动态和实时监控。2010年,全省103家法院全部在互联网上开通门户网站,提供诉讼指南、审判执行流程、工作职责、信访事项等查询服务,动态发布开庭公告和裁判文书,提供案件进展查询功能,当事人可凭密码在网上查询诉讼进程。
2013年,浙江高院又开通了12368短信和语音服务平台,发送出庭通知书、送达回证、受理通知书、告知审判庭组成人员通知书、领取裁判文书通知书、执行进展情况等,为当事人提供诉讼综合服务。
“为突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主题,我们正在加紧开发‘浙江法院司法公开网’,打造以互联网网站、短信、语音和微博、微信、APP等多元载体的网上司法公开和为民服务平台,为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多渠道、一站式、透明化的司法服务。”浙江高院党组成员许雁说,6年多来,浙江高院数据中心已汇总全省800万余件案件“一案到底”的信息点数据、90万余件案件庭审录音录像,这些信息为打造司法公开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