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实在是太感谢您了,没想到欠款这么快就到账了,我不告了,我要撤诉!”近日,孝昌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年过七旬的原告黄老伯夫妇在签署撤诉申请后紧握法官双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从立案到圆满化解仅用时四天,是城关法庭坚持“司法为民、高效解纷”理念的又一生动实践。

积蓄外借引纠纷,古稀老人诉公堂
原告黄老伯夫妇常年在被告叶某某居住的小区门口摆小摊做水果买卖,被告叶某某回家路过时经常光顾二老的水果生意成为老客户。2020年4月,黄老伯夫妇将积攒的3万余元借给老客户叶某某用于经营周转,约定过一段时间归还。然而叶某某仅还款1万余元,余下2万余元迟迟未还,两位老人多次沟通未果,于是诉至法院。“这2万元可是我们二老起早贪黑攒来的!”黄老伯多次向法院倾诉其中苦楚。
法官“三步调解法”破僵局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迅速启动涉老年人权益案件“绿色通道”。通过“背对背沟通、面对面释法、心贴心引导”的调解策略,法官一方面向叶某某释明逃避债务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安抚老人情绪。在连续三天的调解中,叶某某表示目前手头资金紧张,法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款,建议叶某某无论如何困难,也要优先把二位老人辛苦卖水果攒来的养老钱归还,并用“老客户情谊”情理切入点化解对立情绪,最终被告叶某某同意想办法尽快归还借款。
司法加速度,守护夕阳红
“涉老年人案件必须特事特办,既要效率更要温度。”承办法官表示,考虑到原告年事已高、情绪焦虑,团队采取“当日立案、次日调解、三日确认”的速调模式,将常规需15日的流程压缩至4日完成。调解成功后,法官通过电话协调叶某某主动将2万余元欠款转到黄老伯账户,并安排书记员护送老人到附近银行查询确保欠款到账。
涉老审判紧贴民生“烟火气”,方能充分彰显司法“大担当”。这场高效温情的调解,不仅让老人重展笑颜,更见证了新时代法官高质高效办案的智慧与担当。面对老年人权益保护涉诉案件数量不断攀升趋势,城关法庭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工作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完善涉老年人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机制,“一站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下一步,孝昌县人民法院将持续落实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健全便老惠老司法服务机制,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明理,让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体悟到法治精神、道德引领和人文关怀,助力形成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绘就“老有所养”幸福底色,为助推完善老年人优待政策及法规体系提供孝昌法院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