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孝昌县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室迎来了一对“安静”的当事人,他们一直在激动地比画着手势。原来原告张女士和老公都是聋哑人,借钱三万元给朋友(被告李女士)去创业后,谁知生意失败,无力偿还,几年过去了,李女士即没有还钱的动静,也不与张女士进行沟通,像是失踪了,无奈张女士便来到了孝昌法院立案庭寻求法律帮助,法院受理该案后,发现被告李女士同样也是聋哑人,且原告张女士无法提供被告准确的地址和手机号码,最难的是由于是聋哑人,工作人员与其沟通起来十分困难,各种手势比画一通下来,工作人员发现张女士能识字,于是用纸将要问的问题通过写字的方式与其交流,得知原告因不想与朋友闹僵,又想要讨回这笔钱,因此求助法院帮忙,于是工作人员决定将该案转入诉前调解工作室。
调解员经过细致、耐心的交流后,在原告朋友处得到被告的微信,经过沟通后获知被告有还款意愿,但也有难处,生意失败后,被告经济也陷入困境,被告李女士告诉调解员,自己怕承诺做不到的就不敢联系张女士,但内心还是不想失去这位好友,请求调解员帮忙从中调解,化解这场纠纷。
调解员经过对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了解后,发现李女士所述确实是实情,最终根据李女士每月的收入状况,为她定制了一个每月还款1000元,分30期偿还的还款方案,经过原被告双方同意后,拟订调解协议,因为李女士人在外地,不方便来孝昌法院调解,工作人员便同其约定线上调解。
6月14日下午,原告张女士准时来到调解室屏幕前,在调解员的操作下同被告进行了线上视频调解,一场无声的调解开始了,调解员通过现场用笔写字并放大、微信文字聊天沟通,以及手势动作等方式对调解协议内容进行复述,并详细告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认双方对调解协议内容无异议后,再将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上传到多元调解APP上,最终将该案件顺利调解成功。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解决了双方的纠纷,更展现了法院对残疾人权益的关注和保护。无声的正义,是法院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公正司法服务的承诺。
今年3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出台了《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从制度层面做实残疾人司法权益保障工作。聋哑人作为特殊群体,他们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较为薄弱,在面临纠纷时很无助,作为法官,在面对不能表达、不会表达的“失语者”时,更需要耐心细致地查明事实、释法明理,让公平正义之声传遍“无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