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案到司法确认结案仅18天,比诉讼程序提速50%多,首期款项于协议签署后25日内到账,从当事人来院起诉到收到第一笔款项仅用时26天,这些个数字背后的努力当事人潘女士都看在眼里。近日,潘女士向调解员胡云华赠送写有“为民维权解难事 真情服务暖人心”的锦旗表示感谢。

2025年4月,农民工潘女士夫妇因被拖欠劳务费向孝昌县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受理案件并了解当事人意愿后,决定启动先行调解程序。与传统诉讼程序不同,通过委派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的先行调解程序,工作室决定先分配调解员进行调解。
调解员胡云华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首先了解双方当事人调解意愿,调解员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先向被申请人释明《民法典》第579条(金钱债务履行义务)及拒不支付劳务报酬的法律后果;第二步根据当事人实际情况制订调解方案,再根据被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分析研判,引导申请人考虑被申请人实际偿付能力,建议使用分期支付方案;第三步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制定分期还款的方案,还款方案分两期支付案款,2025年5月20日前付一笔,剩余的2025年12月20日前付。2025年4月24日,双方签署调解协议。2025年4月30日法院对该案件进行司法确认,确认该案件调解协议合法、有效,具有强制执行力。
该案是践行“枫桥经验”的缩影,凸显了多元解纷机制的三大优势:一是诉讼成本低。调解免收诉讼费,为农民工节省维权成本;二是人力资源简。1名调解员、1名法官可完成全流程,司法资源投入低;三是社会效益高。避免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减少法院执行案件存量压力。同时通过柔性司法平衡劳资利益,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法院+工会”联动机制打通劳动者维权“最后一公里”,为小额劳务纠纷提供“调解优先+司法确认”标准化解决方案,成为孝昌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