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调研宣传 > 经验交流

树立精准的防疫期间审判理念

来源: 人民法院报 时间: 2020-02-29 17:21 点击量: 2266

    当前,疫情防控属于关键时期,全国各地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依法科学有序开展防控工作。但是,各地出现的各种类型涉防疫案件给审判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必须树立精准的审判理念来指导防疫期间的审判工作,充分展现人民法院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仍按照一般时期的审判理念指导特殊时期的复杂问题,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将难以应对当前复杂形势,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条块清晰,各版块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以及执行工作在防疫期间分别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按照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我们必须分别对各版块审判业务的理念进行深入审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达到科学制策、精准施策的目标和要求。

 

  刑事审判应树立依法从严从快的审判理念

 

  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出现了一些以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造成危害公共安全,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治疗而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且情节严重造成危害公共安全,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疫情防控,编造虚假疫情在网上散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出售防疫口罩、酒精、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等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生产伪劣口罩假冒他人商标进行销售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行为分别涉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公务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诈骗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销售假冒商标的商品罪。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多名患者因故意隐瞒病例而导致多名人员感染和隔离,而被各地公安机关以涉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予以立案侦查。值此特殊时期,这些犯罪行为的处理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这些案件的裁判结果将成为社会的行为指南。如果在一般时期,这些类型的犯罪可以视情节在法律规定的法定刑内从轻处理。但是,在启动全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必须树立“依法从重从快”的审判理念指导刑事审判。如果不从重从快处理相关案件,难以遏制刑事犯罪的蔓延,也难以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稳定的迫切需求。“依法”指贯彻落实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等涉及疫情防控相关罪名的规定,兼顾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从重”要求在法定刑幅度内适用较重刑种或者较长刑期,确保罪责刑相适应,达到震慑犯罪分子、制裁犯罪行为的法律效果。“从快”要求对相关案件快立快审快结,不得违反法定程序,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依法从重从快”是公正与效率的统一,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是兼顾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这与我国历史上的重典治罪和从快定罪存在本质区别。各地法院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司法实践,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比如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法院2月7日宣判的,陈某1月24日以辱骂、殴打封路排查执勤人员被判妨害公务罪一案。

 

  民事审判应树立公平审慎的审判理念

 

  防疫期间,民事法律关系属于相对静止期,权利和义务均受到不可抗力的制约甚至无法行使和履行。正因为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静止性导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增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不稳定性,必然带来诸多民事纠纷。比如防疫期间劳动用工、工资待遇问题,合同履行是否收到疫情影响以及合同期限延长等问题,因治疗新冠肺炎引发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被感染者向传播者提起的损害赔偿纠纷,感染者向相关披露主体提起的隐私权、名誉权纠纷等等。这些涉疫民事纠纷给民事审判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在审理防疫期间的民事案件时,必须坚持公平审慎的审判理念。“公平”是要充分考虑未行使权利或者未履行义务一方的理由是否和防疫形成的不可抗力有关,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避免因不可抗力造成任何一方承担其不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比如劳动者违反政府防控措施导致被隔离或者被传染而隔离治疗,劳动者主张该期间的劳动报酬,明显对用人单位不公平,人民法院应不予支持。“审慎”是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从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情理法等多方面对裁判结果进行综合考量,避免机械办案、就案办案对民事主体生活生产造成不良影响,体现司法裁判调节民事法律关系、化解民事纠纷的准度,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比如在审理因治疗新冠肺炎引发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时,人民法院在审查医疗机关是否尽到合理治疗义务时,必须全面考量患者病情的轻重、年龄、身体情况、就诊时间、就诊当时医院的病人数量、医生数量、医院的医疗水平等综合情况,切勿简单依据患者的治疗结果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又比如人民法院在认定租赁房屋是否因疫情防控而无法使用时,应综合考虑租赁用途、房屋位置、行业以及政府相关管控规定等因素。再比如因疫情影响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一般不能认定该企业具备破产原因。当然,公平审慎也必须在依法的前提下,这是司法审判的基本要求。

 

  行政审判应坚持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审判理念

 

  各级政府及相关行政机关在防疫工作一线,既要制定规范性文件加强宏观防控,又要对违法行为进行微观处罚,责任重大。在紧急状态的防控过程中,行政行为主体、规范性文件、信息披露、应急措施、征用行为、处罚行为等合法性有可能受到行政相对人质疑并引发行政争议,且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对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而言,要依法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履行防疫职责,助推疫情防控工作法治化,进一步提高国家机关公信力。“支持”指的是人民法院要尊重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加强良性互动机制建设,发挥司法建议作用,支持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比如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存在故意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市场管理机关在特殊时期采取顶格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较重的行政处罚,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对辱骂防疫工作人员造成不良影响、不执行紧急状态下决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虚构事实传播信息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顶格采取行政罚款或者拘留措施的,被处罚人提起诉讼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驳回,为疫情防控创造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必要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运用并加强府院互动良性工作机制,向行政机关提示行政行为的法律风险,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助推疫情防控工作法治化。各地法院出现了创新性互动机制,湖南省怀化铁路法院为行政执法机关开设服务热线,接受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实时咨询,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就行政机关防疫工作提出七个方面建议。“监督”指人民法院要履行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职能,对于违法的行政行为应依法判决行政机关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履行或者重作,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在紧急状态中,行政执法行为可能会存在不合理以及违反法定程序的问题。对于违反比例原则、超过必要限度的行政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应坚决予以撤销,并视情况判决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达到有效打击违法行为和防止权力滥用相统一。

 

  执行工作应倡导善意执行理念

 

  防疫期间的特殊性给不同的被执行人带来了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因防疫管制,被执行人无法从事经营活动,削弱了被执行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另外一种情况是因被执行人能够满足防疫市场的需要,获得市场盈利而增强了履行债务的能力。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则不同。因此,在执行工作中,人民法院必须树立善意的执行理念,以差异化的执行策略和措施对待不同的情况。“善意”指的是要坚持比例原则,找准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利益平衡点,采取适度、合理、必要执行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影响,避免过度执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于第一种情况,因疫情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但恢复有望的被执行人,应灵活使用执行措施为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留有空间和时间,并积极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对于患新冠肺炎的被执行人,要综合考量其生活情况,切勿过度执行而影响其生存能力;充分考虑保全的必要性、合理性,禁止超标地、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要尽量采取“活封”方式缓解企业压力,不冻结用于恢复生产、发放工资的资金。如近期,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解封被执行人定点医院账户,助力医院收治发热病人。对于第二种情况,不得查封、冻结、扣押、划拨专门用于疫情防控的资金和物资;为能够生产口罩、防护服、酒精等防疫医疗物资或者协助防疫的企业被执行人,应依法恢复其生产和经营,善意地为化解纠纷以及社会救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湖南省石门县人民法院重启石门好望角大酒店营业接受湖北旅客,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恢复破产企业生产防疫物资,配合疫情防疫工作。善意执行能够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且为防疫期后市场的发展和活跃留有空间。但是,善意执行不得损害债权人的权益,要坚决防止以善意执行或者以降低对被执行人影响为借口消极执行、拖延执行、无原则促成和解而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损害司法公信力。

 

  中国司法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把国家、社会、人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司法的工作任务,且在法律规定和尊重司法规律的前提下,在动态调整中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法治是增加社会免疫力和提高整体战斗力的良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是法治良方里面不可缺少的药引子。特殊时期,法院审判的药引子得通过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司法理念保证其药效。只有这样,人民法院才能在防疫战中发挥法治的作用。在全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一级响应的特殊时期,人民法院只要让司法理念变得更加精准和精细,就能适应防疫期间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地实现自我蜕变,在这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中必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