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干部挂职锻炼是淬炼本领、服务群众的重要实践。孝昌法院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根据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成长需要,近年来,科学规划、分批次选派数十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提升能力素质。为推动干警互学互鉴、实干担当,特推出挂职干部实践感悟报道。本期,我们邀请孝昌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四级警长田鹏讲述他在小悟乡挂职中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历程和成长故事。

田鹏于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挂职小悟乡党政办副主任、项庙村主任助理,挂职前他在执行局从事执行工作,挂职结束后回到法警队。从“执行一线”到“乡镇前沿”、再到“警务战线”的独特经历,对他而言,不仅是工作场景的转换,更是一次思想淬炼、能力重塑和价值认知的深刻洗礼。
一、工作场景之变:从“查控扣划”到“田间炕头”
在执行局,田鹏的战场是财产查控、强制措施实施、对抗拒执行为的打击,核心是兑现生效裁判,维护法律权威。工作逻辑清晰,目标明确,法律赋予了他们强制力作为后盾。然而,在乡镇担任党政办副主任和项庙村主任助理的经历,让他直面法律生效后“最后一公里”的复杂生态:
(一)“执行难”的基层镜像与社会根源。执行工作中遇到的“人难找、财难寻”,在基层有更鲜活的呈现。深入村庄,他接触到许多案件背后的家庭困境、历史纠葛、邻里积怨。一些被执行人并非恶意抗拒,可能是陷入生活困境或对判决不理解。这让他深刻反思:机械的执行措施有时可能激化矛盾。在乡镇参与处理信访维稳、矛盾排查化解时,他学会了更耐心地倾听诉求、更细致地查明背景、更务实地寻找化解途径。这启发了他,在执行工作中,需要更好地融入“枫桥经验”,在执行前、执行中更注重风险评估、矛盾疏导和多元化解,探索更具温度的“善意文明执行”方式,从源头减少对抗,提升自动履行率。
(二)“综合施策”对破解复杂局面的启示。执行工作强调专业性和强制性,乡镇工作则是“综合治理”的典范。从平安建设到法治建设,再到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每一项工作都需多部门联动、多手段并用。在处理一些涉众型或历史遗留的复杂信访事项时,单靠法律条文往往力不从心,需要类似小悟乡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民主评议说事会”中做的那样,综合运用政策宣讲、思想疏导、困难帮扶、依法处理等多种手段。这让他领悟到,破解“骨头案”,有时也需要跳出单一的执行思维,积极寻求党委政府支持,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进行综合施策。
(三)“群众工作”是化解矛盾的金钥匙。执行干警常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甚至对抗。在乡镇,田鹏深刻体会到,“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关键在于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有效的沟通。驻村工作时,组织周例会安排防疫、反诈等工作,让他学会了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政策、做工作。这让他认识到,无论是执行过程中的释法明理、争取配合,还是处置执行信访,都需要练就过硬的群众工作本领,学会“接地气”的表达和“将心比心”的沟通,把冰冷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有温度的交流,才能有效化解抵触情绪,争取理解支持。
二、思维方式之变:从“刚性实施”到“刚柔并济”
执行工作追求高效、精准、有力,强调程序的刚性和结果的确定性。乡镇的经历,让他对法律的“柔”性应用和“实”的导向有了更深体会。
(一)“强制力”与“说服力”的平衡。执行工作离不开强制力,这是法律权威的体现。但在基层实践中,他亲眼目睹了过度依赖强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如简单化处理引发新的信访问题)。处理信访、化解矛盾的成功经验告诉他,“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同样重要,甚至能起到“治本”的效果。这启发他,在未来的司法警察工作中,既要保持高度警惕,依法依规使用必要的强制手段确保安全,更要注重观察、沟通和人性化执法,努力化解潜在冲突点。
(二)“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法院,需要考虑案件的公平正义。在乡镇,每一项决策、每一个行动都需考量其对一方稳定和发展的综合影响。挂职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服务大局的重要性。这要求他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协助执行实施,还是履行司法警察职责,都要有更强的全局观,自觉将本职工作融入法院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深化认识。执行程序必须严格规范。乡镇工作的繁杂性也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坚守程序底线的前提下,如何灵活高效地解决问题同样关键。例如,处理突发性信访事件或紧急纠纷时,快速响应、现场处置能力至关重要。这对他的警务工作来说尤为宝贵。法警工作同样面临各种突发状况,需要在确保程序规范、安全无误的前提下,具备快速研判、果断处置、有效控制局面的能力,这与他在乡镇锻炼的应急处突经验是相通的。
三、价值认知之变:从“兑现权益”到“守护根基”
在执行局,他直接为胜诉当事人兑现权益,感受法律的刚性力量。在乡镇,他则体会到法治作为社会治理基石的深层价值。
(一)“末端兑现”到“源头预防”的视角拓展。执行是诉讼的终点,也是矛盾激化的高风险点。在乡镇参与源头治理,他深刻体会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有效的基层治理、普遍的法治信仰,能从源头上减少纠纷、预防犯罪,最终减轻法院的审判执行压力。这让他明白,无论是执行干警还是司法警察,都不仅是末端环节的守护者,也是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宣传员。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更积极地参与普法宣传,在警务工作中做好释法明理,在职责范围内为诉源治理贡献力量。
(二)“安全基石”与“平安建设”的共鸣。司法警察的核心职责之一是维护审判执行秩序和机关安全,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在乡镇负责平安建设、重点人员稳控、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时,同样肩负着守护一方平安的责任。两项工作虽然层级和场景不同,但守护安全、维护稳定的内核高度一致。乡镇的经历极大提升了他的风险意识、警惕性和应急处突能力,这对他履行好司法警察职责,做好机关安保、庭审保障、押解看管、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心理准备。同时,法院的安全稳定本身就是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体现。
(三)“清正廉洁”是永不褪色的职业底色。无论在执行局手握执行权,还是在乡镇直面群众诉求,亦或作为司法警察身处执法一线,“清正廉洁”都是生命线。挂职期间,他时刻警醒自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回到法警岗位后,这份要求更加具体和严格。他将把在基层锤炼的过硬作风带入新的岗位,严格遵守各项警纪警规,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维护好人民法院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四、回归与展望:带着泥土的芬芳,走好新征程的履职之路
挂职的经历弥足珍贵。从执行一线到乡镇熔炉,再到司法警察,每一步都是组织的培养和信任。在司法警察岗位上,他将充分发挥在乡镇锻炼的应急处突能力和群众工作技巧,以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素养和规范的执法,筑牢法院安全防线,保障审判执行工作顺利开展,做值得信赖的“天平卫士”。同时,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司法为民”的初心不会变,“服务大局”的意识不会丢,“实事求是”的作风不会改,“廉洁自律”的底线不会松。他将把在乡镇沃土中汲取的养分,转化为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努力在人民法院事业的新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