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感冒定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可区分为A、B、C三型。A型和B型属较严重的传染病,C型比较罕见,感染症状轻微。因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一般药物、疫苗只能预防已知流感病毒,故平日增強自身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感染的最好方法。
二、传染方式、潜伏期:
流感主要藉由飞沫(咳嗽或打喷嚏等)传染,亦可经由接触流感病毒而致病,我县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均可能罹患流感,但仍以冬天天冷时期为流行高峰期。流感潜伏期约一至三天,患者传播病毒能力,以发病前一天及出现症状后三至七天最強。
三、症狀:
流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关节痛、肌肉酸痛、腰痛、食欲不振及全身倦怠,并伴隨鼻塞、喉咙痛、咳嗽、声哑、流鼻血、腹痛、下痢等症狀。
四、预防措施:
(一)保持室內通风,避免拥挤。
(二)对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三)注重个人卫生,增加抵抗力:
1.应有良好卫生习惯且洗手方法正确。
2.注重个人卫生,喷嚏、咳嗽时用手帕掩住口鼻,勤洗手,勿共用毛巾、盥洗用具,保持充足睡眠,并隨时注意身体保暖,減少感染疾病机會。
3.生活規律,作息正常,充足饮水及大量攝食蔬果,可增強个人抵抗力;避免熬夜、吸烟、喝酒,可防止降低个人免疫系统效率。
4.流行期间应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网巴、KTV密闭空间通风不良),必要时可戴口罩以減少感染机会。
5.赴境外前往禽流感流行区时,避免接触禽鸟及其排泄物。
6.个人若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发烧(耳温≧38℃),应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防护措施,并应立即就医。
7.生病不上学。
8.感染教职员工、学生於家中作息与活动,每日量体温、注意是否出现发烧、咳嗽等类流感症状,记录活动史。有类流感症状者,24小时未发烧后,才能返校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