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省郑州高新区人民法院院长 靳四梅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郑重指出:“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与法院文化密切相关。”这说明,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思考的基本问题,也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不断取得人民满意和社会信任的基本内容和途径。那么,基层人民法院如何打造有本院特色的法院文化,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法院的思想阵地,提高全体干警的能力素养,执法办案水平,从而保证法院工作的正确方向呢?这是众多的基层法院领导应当认真考虑的大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实践从以下方面谈谈基层法院如何打造具有本院特色的法院文化。
一是以审判和证据制度为核心,实行审判环节管理,打造法院诉讼文化。诉讼文化是指人类文明诉讼法律现象的总和,也是人们在处理社会事务中体现有关法律程序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整套体系的秩序的总和。通俗地讲,是人们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如何按照法律规定的具体程序操作的意识和认可。诉讼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它具有物质依附性和其内涵具有特定性。也就是说,它作为上层建筑,其是为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所反映的是人们对一系列诉讼现象的整体性观念、思想、看法和价值取向。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必须在审判活动中牢牢掌握住诉讼文化的方向,把诉讼活动向正确道路上引导。比如,有的老百姓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的。那么我们就要重视证据制度,打造打官司不是打关系而是打证据的裁判文化;老百姓认为信访案件是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那么我们就本要本着有访必接、有错必纠的原则,引导“有理访”,控制“无理访”,制裁“违法访”,对闹访、缠访影响办公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坚决依法打击,打造依法有序的信访文化。
二是以“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为载体,实行集中窗口管理,打造法院诉讼便民文化。所谓“一站式诉讼服务,其实质就是诉讼服务的集成、整合。即人民法院为减少诉讼当事人的诉累,将其诉讼请求的全过程在一个地方一次性的告知和解决的服务。成立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即是人民法院在为诉讼当事人服务时变被动型服务为能动型服务的有效实践。也就是说,当事人从进入人民法院开始就有导诉人员的告知和指引,并在办理诉讼手续、递交诉讼材料、查询案件审理信息和档案、申请评估鉴定等所有诉讼活动中,都可通过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完成,这不但有效地解决了当事人的诉求疑问,而且大大减轻了法院各部门的压力。
为让老百姓少跑腿,多办事,一次能办成的,绝不让他们跑第二趟,让打官司的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便民就在身边,这是基层人民法院司法惠民的座右铭。对外为群众提供便利、快捷、全面的诉讼服务,保证当事人到法院有人接待、咨询问题有人回答、提交诉讼材料有人接收、诉讼活动有人引导,切实解决诉讼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对内则整合审判资源,把法官从收受材料、提供咨询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集中精力办案,这是基层人民法院应追求的目标。
三是以预防为主,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打造法院廉政文化。廉政是我们司法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的政治生命线,必须严防死守。当然,能否长期的保证廉洁司法有两个条件:一靠自觉;二靠监督。在自觉廉政上,基层法院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内抓单位。党组和领导在廉政建设上要注重预防,治病救人。要查找权利风险点,进行一对一的防控,针对性地建章立制,比如,和干警签订廉政保证书,制定廉政教育制度,每年每人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专题教育;又如谈心谈话制度,什么样的情况由谁来谈,是谈心,还是谈话,在哪里谈等等;用这些措施和制度来打造我们的廉政文化,确保每位干警能够像胡锦涛同志要求的“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做事。”二是外抓家属。实践证明,家庭的风气正不正,枕头风清不清,对干警的廉政意识和廉洁司法有很大关系。因此,党组和领导必须关心和注重干警8小时以外的生活,注意与每个干警家属建立联系联络制度,交心制度和询查制度,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或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确保每位干警平平安安的生活,家庭风气纯纯正正。
四是以协会形式,打造法官健康娱乐文化。充分尊重法官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使每个法官都成为法院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要成立各种协会或活动中心,每年拨付一定经费,由协会负责组织干警的文体活动和节日活动,使干警自己管理自己,娱乐自己。比如法官志愿者协会,法官健身协会,法官沙龙等等。还要有自己的篮球队,合唱团,舞蹈队等。平时有一定的训练或编排一些节目,只要社会和上级法院需要,随时就能拉出来表演。功夫下在平时,既娱乐了自己,又随时准备娱乐他人。同时,又展示了基层法院法官的精神面貌。通过协会搞活动形式,使广大干警修心养性,陶冶情操,积极向上,在全院营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五是以绩效考核为依托,打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法院用人文化。“用人文化”是以人为本,视人才为最大财富的文化。“用人文化”注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用人文化”在用人机制上注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它是以能力考核和工作实绩为主来决定职位升迁的;它崇尚的是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以及团队精神和对民众忠诚的精神。为此,基层法院在打造“用人文化”上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实践。对干警不分性别、年龄或文化高低,只要有能力、干得好,就培养你,重用你。由于编制问题,基层法院干警的职别受到行政职级的一定限制,但是,对于那些人品好、能力强,办案效果好的一般法官,可以通过内部一定程序遴选为法官导师,可以享受中层领导、甚至副院级待遇,真正体现干得好,贡献大、待遇就不同的高标准。为实现上述理想和规划,建议对干警建立“三个档案”,即干警纪律档案、廉政档案、信访档案,同时将“三个档案”与绩效考核挂钩,作为党组评价干警及用人的主要依据。
六是要重视司法调研、司法信息和法制宣传文化。目前是“自媒体”时代,这种新媒体出现后,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操作,变成普通人可以自由发布信息、传播信息的时代。从论坛到博客,再到现在的微博,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化。微博对许多社会上的重点、热点事件不但更敏感,而且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相反,管理却更加松弛。为此,作为与人民群众接触最为频繁的基层法院,在信息调研、信息采集和信息发布等工作中,必须掌握这些科技时代信息的新特点,新要求。不然,会在这种文化打造、发展和利用中出现瑕疵、不足或缺陷。所以,要建立严格的对外发布信息审批制度,尤其是敏感性案件的报道制度和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样,统一对外宣传口径,以免造成负面影响;调研要向深度调研发展,针对审判和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不断总结我们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要编印好基层法院信息工作报,发送至相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上级法院等部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同时,建立法院公开信箱作为这三项工作的联络平台,有材料都发进去,实行资源共享,形成合力。